纹散灯蛾

Argina argus   Kollar
   

  149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翅展48—64mm。红色或土红色,颈板、翅基片、胸部具黑点,下唇须顶端黑色,触角黑色、基节红色,足暗褐色、前足基节红色,腹部背面、侧面、亚侧面及腹面各有一列黑点,前翅土红色或红色,具六列白圈黑心的不规则斑纹;后翅红色,横脉纹为黑斑,中线有二黑点,亚端线为二至三个黑斑,近后缘基部有时有一黑纹,雄蛾臀角延伸处具一黑纹。
  幼虫紫黑色,头部红色,第4—10节侧面有红线,背面有一列白横纹。在广西一年六代,幼虫为害期从2月开始,一直持续到冬季,以幼虫越冬。大猪屎豆开花前,幼虫加害叶片,待花荚出现后,幼虫则多在花荚上为害,被害花荚多数不结实或早落,造成种子失收,由于此虫为害期长、食量大、繁殖快、数量多、发生普遍,因此是绿肥的大敌。
  寄主植物:大猪屎豆(Crotalaria assamica)菽麻(C.juncea),三尖叶猪屎豆(C.anagyroides)、猪屎豆(三圆叶猪屎豆),大眼蓝,野百合(C.sessilifora)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
分布:浙江、福建、江西(九连山)、江苏、湖北(神农架)、湖南(通道)、四川(攀枝花)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(榕江)、云南、西藏(墨脱)、台湾